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2023-01-12 20:33   云上松滋  

(记者 高梦雪 赵梦格 曾宝仪)如果说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之门”,那么重症监护室则是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王培铃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她每天与死神博弈,竭尽全力守护万千危重患者生命健康。

▲调整呼吸机参数

24小时,随叫随到

监护仪器滴滴答答响个不停、电话铃声接连不断、医护人员步履不停穿梭于病床之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ICU)里,紧张而忙碌。

▲巡查病房

“药量减少后,病人各项指标情况如何”“患者颅内出血有减少吗”“覃爷爷,来试着动动手指,腿能伸直吗”……早上八点,接班的王培铃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挨个检查病人病情、了解精神饮食状态、查看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根据检查结果精细化调整呼吸机和微量泵数值、开具医嘱调整用药……这一忙碌就是3个多小时。

随后,王培铃来不及喝一口水,又马不停蹄地为等候的患者家属介绍病人病情,商定后续治疗方案。一遍遍耐心细致的讲解,王培铃的嗓子逐渐嘶哑。

▲与患者家属沟通病人病情

自从新冠疫情进入新的防控阶段,危重症患者数量增加,这便成了王培铃的工作常态。

“现在每天工作时长基本都在十几个小时左右,有时候刚躺下休息,还会接到科室或者病人家属电话。”王培铃说,除了她之外,其他的医生护士也都是白班夜班连轴转,24小时随时待命。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除了骤然增加的工作量外,王培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病人病情瞬息万变,需要精神高度紧张,始终保持最佳的作战状态。”

“滴滴滴——”凌晨三点,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静谧的病房。

▲查看病人生命体征

王培铃立即跑到病床前,发现患者心率、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听诊后考虑为急性心衰发作。上调呼吸参数、加用降压药物、加大CRRT脱水……王培铃随即对患者进行抢救,半个多小时后,病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样惊心动魄的抢救几乎每天都会在ICU病房上演。

“夜班的时候,2名医生、4名护士要负责20多个危重病人,既要保证24小时的液体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微量泵,还要监测血糖、体温,负责患者的翻身拍背、吸痰、大小便护理等等,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为了预防病人病情发生变化,还得时时刻刻绷紧一根弦。”王培铃说。

▲商定治疗方案

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ICU将床位扩增至22张,并很快“满员”。患者数量增加一倍,医护人员陆续感染新冠,ICU瞬间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只能带病上岗。

“我们都只在家休息了一天,烧退后就继续上班。比较‘幸运’的是,几个医生没有一起倒下,都是陆续感染。”王培铃笑道,那时候病房到处都是医护人员咳嗽的声音。

坚守阵地,夜以继日,向“阳”而行。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才能一次次将处于死亡边缘的危重病人拉回。

不惧险阻,坚守防线

王培铃是松滋本地人,2018年从湖北科技学院毕业后,回到市人民医院工作。2020年10月,选择分到ICU科室。

王培铃回忆道:“当时想的是ICU能够遇到各种病症的病人,学到更多的知识。”机缘巧合的是,王培铃转科的第一个科室就是ICU。

▲开具医嘱

收治到ICU的患者大多是意识不清或濒临死亡的状态,随时随地需要抢救,同时还要时刻操心病人的吃喝拉撒睡,基本没有清闲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年轻医生不愿意留在ICU科室的原因。

“虽然很忙,经常加班,有时候也会有抱怨,但每次看见病人转危为安,心里会有满满的成就感,所有的疲惫都不翼而飞,只感觉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这位95年的小姑娘,小小的身体仿佛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ICU病房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王培铃又投入到新一轮抢救工作中。

城市的灯火星星点点,ICU病房的灯光永不熄灭。王培铃和其他医护人员,以满腔热忱勇挑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担,用坚守和行动守牢患者的生命防线。(编辑:王可)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