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子翰)在王家桥镇店子岭村,清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村民骆忠池家的稻田……“以前没修堰塘的时候,我的田里都没有水可以进来。今年扩洗这个堰后,尽管天气一直干旱,但田里始终有水。而且扩洗堰塘,我个人只出了3000元,其余的都是村里和镇里给我补齐的。”看着自家生机勃勃的稻田,骆忠池满脸欣慰。
店子岭村是王家桥镇的一个“尾水村”,大部分沟渠常年处于干涸堵塞的状态。为了使农田灌溉拥有充足的水源,该村提前谋划,清淤除障,扩洗堰塘。“自2018年开始,我们开挖了18口堰塘,可以保证300多亩的农田得到灌溉,做到旱涝保收,100多户农户直接受益。”店子岭村农业主任覃士贵介绍。
“尾水村”不缺水,当家堰起了大作用。
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群众用水极为不便,为了保障村民生活生产用水,王家桥镇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途径,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政策,即镇财政预算三分之一,村级自筹三分之一、群众投劳三分之一”的模式,与村民共谋抗旱排涝大计,合力整修堰塘保障“民生水”。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在王家桥镇太阳红村,4组组长郑开学正与其他村民一起清理淤泥,扩挖堰塘……
“我们这个堰塘大概有4万多方的容量,政府补点钱,农户自筹拿点钱,修建好后周围约25亩的农田都可以得到灌溉。”郑开学介绍,在村民们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下,今年太阳红村已成功扩挖4口堰塘,全力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共同缔造”,各尽其力,绘就旱涝保收的丰收图景,群众满意度水涨船高。今年,王家桥镇已累计整治硬化田间渠道61公里,建设生产道45.3公里,生产桥45座,配套涵闸、泵站等设施118处,推进店子岭、太阳红、独松树等尾水村扩挖疏洗堰塘52口,实现新增灌面2630亩,改善灌面2.1万亩,全镇5万多亩中稻,产量与往年持平。
据了解,近3年来,全市乡镇(街道)群众共谋共建投入471610个劳力(其中群众无偿劳力48044人)、投资4957万元(其中政府2486万元,村集体1747万元,群众714万元),新开挖或扩洗2717口堰塘,解决了11万亩农田干旱季节灌溉难题,约17680户农户受益。(编辑: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