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泰兴市延令街道三阳村,有一座足斋桥。几十年来,它是当地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岁月如歌,它一直在诉说着共产党员常足斋救亡图存、矢志不渝的革命故事。
常足斋于1903年出生于水网密布的原泰兴县城西乡三阳村,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底代理泰兴县委书记,1944年3月17日病故。
1930年,常足斋考取位于无锡的洛社乡村师范,1934年夏季毕业。1935年,常足斋与杨源时同在江阴后胜小学教书,秘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常足斋回到泰兴,于1938年初在泰兴城北小坟头小学教书,经常乘一叶扁舟,往返于城西和城北两地。
1938年10月,常足斋和谢克西等去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三个月。回来后,常足斋与谢邦佐一道在前李家营小学教书,继续从事抗日救国宣传工作。1939年,常足斋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70年代的足斋桥
1940年底,泰兴县委书记谢克西调靖江县委工作,常足斋代理泰兴县委书记。他代职不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黄桥。常足斋带病工作,坚持对敌斗争。在指导区委和基层支部工作时,常常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分析形势,并指出: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反共反人民的顽固派绝不会有好下场,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常足斋要求党员、干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工作,使大家对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充满信心。
20世纪90年代的足斋桥
由于长期生活艰苦,常足斋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他秘密回到家乡休养了一个多月。但仍然经常利用夜间和群众闲聊的机会,宣传革命道理,鼓励群众团结起来开展斗争。
1943年,常足斋卧床不起。1944年初,常足斋对前来向他辞行的陆铁夫同志说:“老陆,看来我的病是不会好了,今后的工作望你们继续努力吧,我做得太少了……”
常足斋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一心一意干革命,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家乡人民为缅怀常足斋,将三阳村主干桥命名为“足斋桥”。多年来,足斋桥屡次翻修、扩建,愈来愈通达、宽敞,成为当地人民的致富桥、幸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