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黑土地,富饶的大粮仓。坐拥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2021年我国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黑土是怎样形成的?新时代该如何保护好黑土地?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黑土是世界上公认的肥沃土壤。它性状好、肥力高、适宜耕种,人们常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珍贵。
土的颜色深浅与很多因素有关。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越高,腐殖质就越多,颜色也就越深。厚厚的黑土层非常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过,自开垦以来,由于重用轻养、风蚀和水蚀等原因,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减少了近40公分,给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忧。
为了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措施。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黑土地保护法,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也出台了保护黑土地地方法规,并通过一些具体保护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给黑土地“加油”。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人们采用梨树模式保护黑土地。这种用秸秆覆盖还田的办法既减少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保护黑土地。目前,梨树模式在东北推广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
守着黑土不愁粮。如今的黑土地正变得越来越黑,人们稳住“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也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