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脱贫攻坚的商洛实践

2020-10-15 16:30   云上松滋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至23日到陕西考察,第一站就到商洛市,在商洛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总书记十分牵挂商洛老区人民,先后深入柞水县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岭镇金米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点赞商洛将“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行走中、言语间满是谆谆教诲和殷殷重托,为商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举旗定向、加油鼓劲、凝聚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大关怀是最大的政治鞭策、思想鞭策和精神鞭策。商洛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感自豪、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决心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在商洛考察途中的重要要求铭记在心,变激动为行动、化感恩为报恩,以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拧劲儿”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努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商洛历史沿革与发展概况

商洛,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陕西省东南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下辖6县1区都属于革命老区,其中5个县属深度贫困县。就全省而言,商洛是“面积大市”“人口小市”“财政弱区”“贫困重地”。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4%,在秦岭山系中面积最大,约占秦岭陕西段的五分之一。总人口253万人,占全省11个地市的6.6%,仅是西安的五分之一。2015年,商洛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3.4%,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1%。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0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75个,占到全省的36.3%;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4万户57.63万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少有、陕西唯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全省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级市。

商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商洛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团结砥砺奋进,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巨大成就。上世纪90年代开始,商洛确立了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方针,拉开了扶贫攻坚的序幕,成功地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扶贫战役,如期实现了“八七”扶贫攻坚目标。曾首创小额信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衔接、“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等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五新”战略,接力打好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个战役”,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逐步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到2019年,商洛累计实现56.11万贫困人口脱贫、701个贫困村退出、七县区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到1.03%。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37.21亿元,是1949年的2325倍;比2012年增加398.21亿元,年均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和11.2%。一座生态美、活力足、产业强的美丽山城正在快速崛起。

二、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商洛全市上下始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立下“军令状”,以苦为荣,以苦为幸,一路披荆斩棘,带领老百姓一步步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1.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阐明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向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贯穿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提高政治站位,扛起历史使命。中央部署脱贫攻坚战以来,商洛市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和省上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掌握“一个总目标”“两个确保”“三个着力”“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具体要求,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主动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建立“三个体系”,优化顶层架构。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实行“四级书记”担责、分管领导主抓、班子成员协抓,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明确市县镇村工作职责,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市上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区成立工作团,镇办成立工作组,村社成立工作队,逐户确定包扶干部,建立了“市县镇村户”五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按照“一个规划引领、一个实施意见抓总、九个实战办法支撑”的思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退出标准,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实施意见和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等9个配套办法,形成“2+9”精准施策政策体系。

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务求落实落细。严格落实“市县抓落实”要求,制定完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实行“拿着帽子摘帽子”。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现场办公、一线督导;分管领导主动担责,指导行业部门推进脱贫攻坚,定期深入包抓区域调研指导,形成了全市上下同欲抓脱贫、干群一心促攻坚的良好局面。

2.用绣花功夫提升脱贫攻坚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商洛市保持战略定力,贯彻精准方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精准识别,瞄准靶向。坚持扶贫先识贫,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能力、发展需求等问题搞清楚、弄明白,每年进行“回头看”,逐村逐户开展核查,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把稳定脱贫的人标注出去,把遗落遗留的人纳入进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扣好脱贫攻坚的第一粒扣子。

“户分三类”,对症下药。抓住劳动能力这一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探索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根据贫困户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发展潜能、变化趋势等因素,把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大类,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切实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项目,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扶到了关键处,使识别和帮扶更加精准、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更加合理。针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脱贫,解决好自发移民、劳务移民历史遗留问题,做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98万户19.45万人,建集中安置点256个,危房改造1162户。

“三带一创”,拔掉穷根。把发展脱贫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关键和基础,抓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用好特有资源禀赋,推动菌果药畜“4+X”特色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在发展产业中收获“真金白银”。紧扣农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和创新金融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路子,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刊发《陕西商洛“三带一创”推进产业扶贫》,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批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稳定脱贫,值得总结推广。

近五年,全市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已拓展到七区县123家龙头企业,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2个。采取“政府(扶贫开发公司)+市场经营主体(区县供销社、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各类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将扶贫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和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00个,以核桃、板栗、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为载体的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依托农村创业能人和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推行“政府(扶贫开发公司)+能人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全市发展各类产业大户4387户,带动1.5万户贫困户融入产业脱贫大军。由区县财政出资或整合涉农资金,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贴息贷款,累计撬动信贷资金22亿元,为4.4万贫困户投放贴息贷款4.29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扶持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937个,带动贫困户4.3万户。

精准对人,应扶尽扶。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低保兜底扶贫,提高贫困县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因病因灾因学返贫问题,降低返贫率。义务教育方面,全市下拨各类资助资金1.86亿元,精准资助贫困学生35.86万人次,1.8万名教师结对帮扶7.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医疗保障方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专项救助+其他方式”的“4+x”组合式、多层次保障体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57.63万人,参保率达到100%。扎实开展线上“春风行动”,368个复工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8812人,设置扶贫公益岗位4.98万个,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26.88万人。兜底保障方面,保障农村低保保障对象4.3万户11.1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8万人,累计发放资金5亿元;临时救助5.8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5801.09万元。安全饮水方面,项目完工通水276处,完成排查补短项目427个,累计投资2.07亿元,解决安全饮水33.89万人。

3.用攻坚战的方法攻克贫困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用打攻坚战的办法,以超常规的力度,才能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党建引领“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创新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奋力脱贫攻坚,全市涌现出李长庆、郭琴等一批先进典型。探索推行“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党建领航脱贫攻坚模式,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堡垒作用,鼓励支持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合作社、致富项目,促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施堡垒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聚力攻坚“四大行动”,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入选《2019汉江流域组织工作优秀案例》。

驻村帮扶“助”。中央6个定点扶贫部门、省级94个帮扶单位、市县1244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驻1233个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贫困村701个、非贫困村424个,共有5.5万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中、省、市、县四级帮扶力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协调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52亿元,带动2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各级驻村帮扶单位签订帮扶责任书,严明驻村工作纪律,落实驻村工作制度,规范“四支队伍”日常管理,确保干部驻村更驻心。市县农业、科技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277人、选拔推荐“三区”人才123人,赴701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创新探索“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利益共赢共享的脱贫产业发展之路。以科技人才为主体的“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商洛模式”得到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的高度评价,要求在全国推广。

宁商协作“带”。南京支援商洛,先富带动后富,建立“1+8+X”宁商扶贫协作对接合作机制,形成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以来,累计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6.1亿元,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公共服务与社区工厂、人才交流和劳务协作等七大类项目共500个。南京市各对口区援助商洛市七县区财政帮扶资金1.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6633万元,57家江苏企业来商投资20多亿元,带动3.1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持续深化宁商消费扶贫协作,促进“商产入宁”,累计销售商洛特色农产品8000多万元。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组织专场招聘会200多场次,培训贫困人口5000多人次,帮助七县区贫困人口到江苏结对地区就业人员2650余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4300余人。利用国企合力团、校地合作、医疗资源下沉的优势,积极与商洛“三大帮扶体系”深入合作,形成“3+X”全方位帮扶体系。

消费扶贫“破”。长期以来,农产品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经营分散,导致农产品滞销,已成为制约扶贫产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因素。商洛市致力破解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实施方案》,成功举办消费扶贫暨产销对接会,成立市级消费扶贫协会,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在城区、集镇、旅游景点及市内外大型商场建立扶贫超市、专柜245个,建成电商服务站点507个。利用互联网媒体直播、微信公众号和现场云推送,开展“四支队伍”及农村电商网络直播营销培训12万人次。大力推行扶贫超市直销、帮扶单位促销、宁商协作帮销、社会力量带销等“产业+消费”扶贫模式,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一大批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4.用苦干实干的劲头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解决物质贫困还要解决志气贫困、思想贫困问题,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依靠自己力量办自己受益的事。

强化脱贫思想引领。以理论政策为先导,建强队伍、灵活形式、创新载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人心,为贫困群众打下强心剂。选调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好的党员干部、专家教授、驻村工作队员等组建理论政策宣讲专家库。充分运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等平台,采取“理论政策+”形式,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宣讲。创新推出“农民课堂”“院落扶志汇”“广场舞前10分钟”等活动载体,让贫困群众在教学相长、寓教于乐中一扫“等靠要”思想。其中,以“驻村干部讲帮扶措施、贫困户评帮扶成效,镇村组干部讲履职情况、干部群众评工作成效,贫困户讲脱贫情况、‘四支队伍’评内生动力”为主要内容的“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创新实施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推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培育,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脱贫攻坚在行动”文艺汇演等,定期评选表彰致富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实行贫困户脱贫激励措施,设立劳动换积分、积分换商品模式的“爱心超市”,树立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贫困户评星定级,弘扬遵德守礼、勤劳节俭、科技致富、敬老孝老的社会新风。商洛“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助推物质精神双脱贫的经验做法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办法、收益分配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探索出产业发展驱动、资产经营驱动、资本投资驱动、公共服务驱动等发展模式,1234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探索实践“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三位一体带贫兴农模式,通过组织共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激活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夯实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基础,得到九三学社中央民主监督调研组充分肯定。

三、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过上全面的小康生活,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的梦想,商洛人民今天已经触手可及,面对时艰,必须坚持不懈跑好“最后一公里”。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叮嘱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定要抓好脱贫攻坚,巩固好脱贫成效。”勉励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商洛市坚持一手抓年度减贫任务完成,一手抓往年脱贫成果巩固,聚焦已退出村和已脱贫户,以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扶志扶智、驻村帮扶、防返贫机制建立为重点,开展督促检查,通报存在问题,限期进行整改,有效防止返贫。

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发挥党政“一把手”共同担任组长的“双组长制”优势,出台暗访检查、派驻督战、倒查问责“三项制度”,构建定期通报、移交反馈、联动调度、跟踪督办、提醒约谈、成果运用“六大机制”,建立七个常委分片包抓责任制,探索形成“2367”工作法。组建联合督查专班、执纪问责专班,加大督查督战和追责问责力度。公布“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线索征集电话,广泛收集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开展常态化督导督办,并派出暗访组核实突出问题,采取约谈、通报等方式催改督改,问责问效。

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把各级巡视、考核、督查、审计等发现的问题全部纳入整改范围,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夯实工作责任,分类建立整改清单及台账,坚持“一个问题、一名责任领导、一套整改措施、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整改工作机制。各级问题整改任务实行“提级审核”制度,村级镇审、镇级县审、县级和市直部门由市级抽审销号的工作机制,确保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跟踪回访各级反馈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实效,对“屡查屡犯”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导,一件一件核、一个一个查,确保各类问题限期得到整改,力促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注重建章立制防返贫。出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已退出村、已脱贫户和易致贫户的跟踪管理,明确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主体、监测程序及监测周期,重点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因祸因灾因病等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定期统计上报,有效遏制返贫和新增贫困现象。重视解决脱贫退出后续问题,专题研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和扶贫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创新实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353”管理机制,即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专业管护、市场管护、自主管护,有效解决“重建轻管、权责分离”问题,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广学习。

2.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商洛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承担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做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推动者。但是,经济发展历史欠账大、不平衡不充分,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民生保障任务艰巨等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商洛发展。趟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振兴之路,提升人民福祉、实现全面小康,是商洛各届领导班子矢志不移的目标追求和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陕考察,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全省工作整体性、普遍性的最新要求,也包含着对商洛工作特殊性、具体性的直接要求,为商洛补齐短板、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要求激发新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商洛将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和五项要求作为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挖掘生态、区位、资源、文化“四大潜能”,探索生态优市、实业强市、文旅活市、城镇兴市“四条路径”,培育特色农业、大健康、大旅游、新材料“四大产业增长极”,形成近接“两群”、远承“两圈”、融入“两带”的“三大开放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补短板、强优势,实现脱贫与振兴有效衔接。对标贫困退出标准,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加速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聚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业等四大扶贫主导产业,不断深化“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充分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金字招牌,持续做大做强菌果药畜特色扶贫产业体系。积极策划实施一批支撑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农村项目,走好绿色循环之路。

以生态持续好转兑现美好生活增量。深入开展违法违规用地、建设、采矿、采砂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推动垃圾就地分类处置,减少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确保商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坚持治乱、治脏、治污同步治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同步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千方百计稳就业,兑现好返、降、补等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扶持激发创业活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短板问题往往是最深层最困难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焦短板、精准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防止松懈、防止滑坡,鼓足干劲、尽锐出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抓基层组织,提升群众组织力。动态优化村级“两委”班子,扎实开展“两委”班子成员“回头看”和“大起底”,联审村级干部1.04万名,排查清理99人。抓好贫困村党员发展和后备力量建设,为贫困村储备后备力量2162人。精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市研判确定软弱涣散整顿村128个,高标准整顿提升41个。采取任前审批、定期调度、通报约谈等措施,大幅度推进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实现“一肩挑”村999个,占村总数的89.6%。建立党组织书记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健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长效机制,清理空壳支部16个,市级命名标准化示范村31个,市级达标村占78.7%。

抓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号召力。深入开展以“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带动增收致富,把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带动就地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带”活动,构建抓党建促产业、促就业、促脱贫、促振兴的发展新格局,在易地搬迁点设立党组织204个,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126个。实行县区委书记领办5件实事硬事,出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八条措施、市级驻村帮扶九条规定、驻村帮扶工作与年度考核结果和评优树模挂钩办法,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和责任晒在阳光下。

抓制度机制,提升干部执行力。以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为重点,对7县(区)党政班子、市县(区)扶贫局领导班子及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专项研判,提出使用和优化配备的建议。注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考察识别锻炼干部,建立干部调整任用与脱贫攻坚成效挂钩机制,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85人。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市县共设立党内关爱帮扶专项资金400万元。

4.为决战决胜保驾护航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推进从严治党,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班5期,组建“送学上门”小分队470个,开展宣传宣讲、以考促学2180余场次,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组织开展“转作风、夯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健全部署、协调、督办、整改、问责和总结6个闭环责任链条,建立重点工作“周报、月评、季赛、年考”机制,在全市形成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发展大提速的良好态势。跟进脱贫攻坚专项整治,列出“三类清单”,实施月督查、月汇报,推动整改销号4456个,解决实际问题4770个,市县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59项。

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制定《商洛市贯彻落实〈陕西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的通知》和商洛市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规划工作、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六个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显著提升。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出动人力10.8万人次、清运车辆1.25万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4万吨,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启动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97个,完成农村改厕6.1万座。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2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7%。

降低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制定疫情防控战时“十条措施”,建立临时党支部553个,划分党员责任区7607个,组建党员突击队2164支,动员1.4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紧盯疫情形势变化,抢抓复工复产机遇,开通外出务工绿色通道,组织协调务工“专车专列”,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点对点”返岗输送服务,确保农民工安全健康有序返岗。针对涉农企业遇到的运销受阻、资金紧张等难题,及时推动将饲料、农资、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为企业提供专项再贷款、优惠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支持,有32家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授信9.4亿元。

四、启示与思考

商洛作为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其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1.党的领导是核心

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70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前提,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必然会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政治保障。对于商洛而言,我们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呵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

2.精准方略是法宝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找准痛点、难点、重点,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实践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准方略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是做好一切具体工作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都强调要“精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和善于运用精准思维,将精准方略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的全过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更需要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培养精准思维习惯,运用精准方略精细操作,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商洛而言,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战略机遇,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解决经济发展历史欠账大、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为实现商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发动群众是关键

脱贫攻坚,群众是主体。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脱贫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领导的各项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将党的全部工作置于群众期盼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商洛而言,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战脱贫攻坚,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定前进。

4.从严从实是基础

脱贫攻坚,必须从严从实、真抓实干,才能保证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实践证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交出满意答卷的根基和保障。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决胜脱贫攻坚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客观实际,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将从严治党责任铭于心、践于行、持于恒。对于商洛而言,我们要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特别是要传承好商洛老区精神,持续深化“转作风、夯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专项整治,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最强大纪律保障。

5.各方参与是保障

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只有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才能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人心齐,泰山移。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条成功经验。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切实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中国航船行稳致远。对于商洛而言,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力量,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汇聚全社会强大合力,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着力破解商洛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难题,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促进创新要素、生产要素、资源要素在商洛高效聚集、充分涌流。

附:商洛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附件

商洛脱贫攻坚典型经验

脱贫攻坚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扛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立足市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推出“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党旗领航脱贫路”、“三带一创”产业扶贫、“四扶五风六化”精神文化扶贫、宁商协作促脱贫、“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商洛模式、商洛经验、商洛实践,成功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弯道超车”,带领商洛人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一、“户分三类”精准帮

过去贫困户的分类,是按照贫困属性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和五保贫困户,比较宽泛,实施帮扶、落实政策很容易“一刀切”、缺乏针对性。精准扶贫过程中,商洛市立足实际,紧紧抓住劳动能力这一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探索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按照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大类,来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从而使识别和帮扶更加精准、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更加合理。

二、“党旗领航脱贫路”筑牢攻坚堡垒

商洛市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推进“堡垒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聚力攻坚”四大行动,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目前,1234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701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全市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成立党小组1850个,培养“双带”型党员7428名,4700多个基层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3.64万名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77支人才服务团、4.3万名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投身扶贫战场,开展支农支医支教活动。

三、“三带一创”振兴产业

商洛市叫响做实产业扶贫,紧扣农业产业化、资金资本化、扶贫精准化,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和创新金融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路子,有力加快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和脱贫步伐,赢得了群众认可,得到了国务院和省上的肯定。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刊发《陕西商洛“三带一创”推进产业扶贫》,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批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稳定脱贫,值得总结推广。

四、“四扶五风六化”扶出脱贫精气神

商洛市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新路子,即抓“四扶”(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树“五风”(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促“六化”(宣讲教化、诚信显化、爱心感化、制度固化、环境美化、司法转化),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强自立、不甘贫困的意识,确保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

五、宁商协作合力攻坚战脱贫

自1996年中央确定宁商对口帮扶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对口帮扶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不仅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商洛积极帮助和支持,也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给予商洛极大启迪和指导。

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京对口帮扶商洛双方力度、广度和深度空前加大,两地合作攻克贫困,战果丰硕。2017年以来,商洛累计获得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6.1亿元,扶持建设产业发展、就业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1个,可带动12.58万名贫困群众增收;南京市各对口区援助商洛七县区财政帮扶资金1.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6633万元。

六、“三联三帮三带”打出科技扶贫“组合拳”

商洛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探索出“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商洛模式”,即科研院所联系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三区人才联系各类产业合作社,帮助各类产业合作社依靠科技驱动发展壮大,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和“造血”能力的增强;科技特派员联系产业大户,帮助产业大户增加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带动产业大户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让扶贫产业插上科技翅膀、实现振兴发展。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